nhp505003 发表于 2024-9-24 13:23:22

19名两院院士齐聚重庆为“大交通”问题开药方

  记者 吴云燕<br><br>  昨天,中国工程院的重大项目《交通基础设施重大结构安全保障战略研究》院士专家咨询会在重庆召开,19位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以及来自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国铁路总公司、交通运输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重庆轨道交通集团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大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br><br>  研究成果将直接呈报国务院<br><br>  据介绍,此次咨询会由中国工程院主办,项目由石家庄铁道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共同承担,这一课题从2014年开始并持续到今年底。本次咨询会,多位院士、专家围绕桥梁、隧道、道路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问题开出“药方”,而项目的最终成果也将直接呈报国务院,为我国的“大交通”服务。<br><br>  “19位院士同时来重庆参加这个咨询会,主要是看到重庆的桥梁、隧道多,我们重庆的桥隧林全国第一,有的高速公路甚至达到了85%以上,这是很罕见的。”长江学者、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建庭说。<br><br>  桥梁智能化提升桥梁安全和寿命<br><br>  咨询会上,周建庭说,截至2015年,我国公路桥梁将近80万座,数量世界第一,到2020年,预计会达到100万。但我国桥梁安全却面临,桥梁建设规模仍在扩大、运营桥梁垮塌的风险增加、废弃重建费用巨大且社会影响差等问题。<br><br>  对此,如何提升桥梁的安全性和寿命就迫在眉睫。周建庭提出,在摸清现状的同时,全面提升性能,以及构建智能化、立体化、信息化桥梁安全保障体系。<br><br>  智能化、信息化和立体化是怎样的一种效果?周建庭说,就是要让桥梁会“说话”,“就像人一样,生病了会说,桥梁承载过重自己会"喊痛"。”目前两江大桥最具代表性性的智能桥梁,就有千厮门大桥和东水门大桥,周建庭解释说,“在桥梁的一些部位安装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就会把桥梁的各类数据传回来。”再通过后台对数据、参数监测和分析,桥梁的管护人员就知道桥梁存在的问题,及时“治疗”。<br><br>  周建庭称,目前我市的公路桥梁的安全性都很好,“有四分之一的桥梁都在运用这样的监测系统和手段,新修的桥梁也都会有。”除了对成果进行汇报,院士、专家还将对我市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进行考察。<SCRIPT>media_span_url('http://cqsb.cqtimes.cn/html/2016-04/03/content_343299.htm')</SCRIPT>
                        </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9名两院院士齐聚重庆为“大交通”问题开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