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沙盒子
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
近期观看了电视连续剧《焦裕禄》,对于这个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公仆,又有了新的了解和体会。焦裕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也不仅仅是一个干部,而是一种淳朴而又神圣、平静而又汹涌的精神。说他淳朴,是因为他是实实在在的基层干部,天天摸爬滚打在山间田野,和百姓同吃同住、同出同进;说他神圣,是他无怨无悔的坚持、掏心掏肺的付出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说他平静,是因为他从不贪图名利,远离功名之争,就如水一般善利万物而不争;说他汹涌,那是因为他心怀国家,心怀天下,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百姓开拓进取。
焦裕禄之魂,始终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百姓,两个重点,那就是干部和生产。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干部正确有力的引领下,发动群众,开展生产,杀出活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干部不领,水牛掉进。这是焦裕禄刚到尉氏工作期间对党员干部的教导。所谓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意识上的引领。党员干部要积极带头,带领人民群众主动向党靠拢,积极向党集中,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群众培养党的好帮手,发展党的优秀成员。二是方向上的引领。党员干部要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根据实际情况,带领一方百姓以正确的方式,奔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焦裕禄同志在来到河南兰考工作后,为了防风固沙,大兴树木种植,但由于土地责任不明确,人民群众为了满足一己之利,乱砍乱伐,焦裕禄同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积极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土地两天责任到人,但是有些方便的工作,比如兰考地区盐碱地、沙尘暴严重的地区,这些必须动员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活动就由人民公社来组织实行,统一安排。三是行动上的带领。国家在解放初期,经济水平相当落后,财政实力非常薄弱,焦裕禄所在的兰考地区是重灾区,国家的物资补给是有限的,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情况下,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地区,是泡桐木材、大枣、花生的生产地,根据兰考的特点,焦书记在兰考大兴泡桐种植,大面积种植大枣和花生,甚至把国家政府工业所需的一些物资交给农民做,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生产自救,一方面解决了国家工业的担子,另一方面解决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来源问题。通过抓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在全县逐步推广各种生产技术和经验。
头顶群众的天,脚踏群众的地。这是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的描述,也是对党员干部的警醒。告诫我们一定要时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要有公仆意识,真正铺下身子,在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坚持全为民所用,不搞特殊,不妄自尊大。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焦裕禄同志用行动书写和演绎的一条雷打不动的原则。成由俭,败于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这一条原则在焦裕禄同志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可以吃百姓剩下的碎粗粮,可以睡百姓家的茅草垛,可以风里来雨里去,从不叫苦连天,他甚至顶着强烈的肝痛奔赴在一线,和百姓同出同进。自己再苦再穷,也不能占群众、占国家的小便宜。这就是焦裕禄,一个活生生的拼命三郎的典型。
党和国家所提的三个增强,增强忧患意识,锐意开拓进取,增强公仆意识,坚持权为民用,增强节俭意识,始终艰苦奋斗,正式对焦裕禄精神的另一种诠释,是对当今全国人民的一种强烈的呼吁和召唤,让我们一起手牵手、肩并肩,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的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带领群国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彼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