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发新帖

5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4-10-30 06:41:18 | 查看: 3| 回复: 0
  从流行小故事解读西方经济理论的“乘数效应”
  一、有一个小故事流传甚广。
  说一个经济学家正在看书,他的老婆在擦洗玻璃,儿子在扔石头子儿玩。谁知老婆刚把玻璃擦好,儿子就用小石子儿把玻璃打碎了。老婆非常生气,经济学家就放下书对老婆说,“儿子打碎了玻璃,我们就需要雇人安装玻璃,厂家就需要生产玻璃,运输工人就需要把玻璃运到这里。你看看,你生什么气?因为我们儿子打碎玻璃,拉动了多少行业的GDP呀。”老婆从此烦透了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说的话,粗一听有道理。是啊,打碎了一块玻璃,为了补窗户,就会拉动多个相关行业的工人就业,就会带动GDP总量产生几倍于玻璃价值的增长额。打碎这个玻璃真是功莫大焉、善莫大焉,应该多鼓励孩子打碎玻璃?
  可是再仔细一想,漏洞很明显。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生产新增财富让人们享用。那么打碎玻璃,然后再生产一块玻璃安装上去,社会总财富增长了吗?根本没有增长。同样道理,作为财富符号的货币也没有增加,经过打碎玻璃再安装玻璃一折腾,钞票看起来流动得很欢,可是经济学家一家子人的钞票减少了,而转移到了其他行业。
  可见,在这个故事中,社会财富没有增加,作为财富符号的货币也没有增加,增加的只是GDP 这个统计数字而已。
  二、另一个段子更有名气。
  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个段子。说是英国大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提出过通过“挖坑填坑”来拉动经济、解决就业的设想。
  说是在经济下滑的时候,工人无法就业,政府可以随便找个地方,让工人挖坑干活儿,政府借钱发工资;然后再把这个坑填上,政府还是借钱给工人发工资。这样工人虽然做了很多无用功,但是工资不少领,生活有了着落。工人的消费同样会产生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借的钱怎么办?当经济增长以后,政府通过增加的税收来还掉借款。
  归根结底,不管是打碎玻璃安玻璃,还是挖坑填坑,都是在做无用功。都没有增加社会财富,都只是增加了GDP这个统计数字。
  没有产生正效用的故事,却能成为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的救世良方,那么其合理性在哪里呢?
  如果站在社会生产的角度来看,有些活动虽然没有直接社会财富,却保证了社会生产能力的延续。打个比方,你是个木匠,即使暂时没有人来买你的产品,你也不能老闲着。要不去干别的活儿了,要不继续坚持做些木匠活儿练练手,别丢了手艺。在经济下滑、百业凋弊的时候,显然找别的活儿也不好找,别丢了手艺、保住生存技能当然就很重要。
  因此,挖坑填坑和打玻璃安玻璃一样,尽管没有直接增加社会财富,却能让人保持住生产技能,社会生产水平不至于倒退,从而保留住了增加社会财富的潜力。
  三、继续往下说,就会发现西方经济理论根本不靠谱,不过在为一时的既得利益者唱赞歌而已。
  从这个角度继续往下说,想透这个理儿。
  保持住社会生产水平,就得政府借债让工人做无用功吗?
  显然不是。比如,在神舟飞船成功飞天之前,所有的工作看起来都有做无用功的风险。如果神舟飞船失败了,那么是不是真的就是在做无用功呢?两针见血认为不是这样的,这和挖坑填坑不同,在研制飞船过程中,很多研究成果诞生了,尽管没有让神舟上天,却对整个社会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经济下滑的时候,做这样的科学研究,同样会发工资,同样会产生乘数效应。比起挖坑填坑的办法,研制飞船的工作对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效果要好上千倍万倍。通过挖坑填坑的办法解决失业,说明当时英国政府治理水平不咋地。
  更重要的,鼓吹通过政府借债发放挖坑工人的工资,是为国际银行家这些金融大鳄向政府放贷找借口。贷款怎么还?除了人民未来的税收去还外,根本没有其他的途径。这就在实质上让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吞咽发展中不合理中的苦果。
  政府不大规模借债照样能让工人保持生产技能,甚至提高生产技能。比如,多办一些生产技能学习班,这些学习班保本经营就行,适当略微补贴就可以,甚至还会略有盈利。
  西方经济理论,往往初一听有道理,越听得深入了越会觉得道道儿很深。不被忽悠,头脑清醒,实在太重要了。
   
   
   
   
   
   
   https://richdady.cn/news/item-538.html

收藏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色能源汇

GMT+8, 2024-11-23 20:32 , Processed in 0.0313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